第538章 打捞价值-《逍遥渔场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船头的位置已经完全撕裂断开,并且不知去向了。

    所以这艘船具体有多大,李轩也不知道。

    船身上,长满了茂密的海草。

    在沉船的四周,洒落着无数的碗碗罐罐,以及一锭一锭的银锭子。

    这艘船具体是那一个年代的,李轩不是专业的考古人员,对此根本不得而知。

    至于派专业的考古人员来,更是毫不现实。

    ….

    水下考古须在平潮期进行作业,因为涨退潮时水流急容易把人冲走,所以考古队员们每天最多赶两段平潮期下潜。

    为延长水下作业时间,有事会采取高氧、双瓶潜水技术,将每次水下作业时间提升至三十分钟左右,两人一组,小组接力分批次下水作业。

    队员们通常一整天都漂在海上,吃饭、休息都在船上。

    从装备上来说,一般考古人员的潜水装备,还比不上李轩的潜水设备。

    这艘沉船在海底一千多米的海沟内,可以说是人类的禁区也不为过。

    根本就不可能有考古人员,能够

    下到这么深的海底。

    而且这艘不知年代的沉船,经过至少上百年的沉积,早已深陷淤泥当中。

    这让考古变得更加困难。

    就算有人能够下潜到这个深度,想真正考察这艘沉船,首先也需要把沉船四周的淤泥清理干净。

    在洋流影响下,挖掘工作几乎是不可能能够完成的。

    再者,水下文物一般都非常脆弱,是不能直接打捞上来的。

    海水冲刷对文物原貌破坏性强,后期的复原难度很大。

    所以综合起来,这艘沉船,如果不是李轩的章鱼分身恰巧的发现了它,那它将永远躺在这条幽深的海沟内,永远也没有得见天日的机会。

    李轩控制着章鱼分身,小心翼翼的绕着这艘沉船游了几圈。

    李轩没有猴急的立刻进入船舱寻找可能出现的宝贝。

    因为李轩知道,不研究仔细了,除了那些散落在沉船四周的银锭子,别的东西,他什么也带不上去。
    第(2/3)页